成語:寒來暑往
拚音 hán lái shǔ wǎng
解釋 盛夏已過,寒冬將至。泛指時光流逝。
出處 《周易·係辭下》:“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,而歲成焉。”
例子 則他這兔走烏飛,寒來暑往,春日花開,可又早秋天月朗。(元·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二折)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;比喻時間的更替
典故
《易.係辭下》:“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,而歲成焉。”夏天過去,冬天到來。
泛指時光流逝。
宋.張掄《阮郎歸》詞:“寒來暑往幾時休,光陰逐水流,浮雲身世兩悠悠,何勞身外求。”元.吳弘道《鬥鵪鶉.紫花八序》套曲:“托賴著一人有慶,五穀豐登,四海無故,寒來暑往,兔走鳥飛,節令相催。”亦作“暑往寒來”。
《藝文類聚》卷四八引南朝梁簡文帝《中書令臨汝靈侯墓誌銘》:“草茂故轍,鬆插新枚。月明泉暗,暑往寒來。”宋.彭耜《喜遷鶯》詞:“細風斜雨,斷煙芳草,暑往寒來幾度。”明.湯顯祖《南柯記.係帥》:“暑往寒來春複秋,夕陽西下水東流。將軍戰馬今何在?野草閑花滿地愁。”亦作“暑來寒往”。
南朝梁.陸倕《石闕銘》:“暑來寒往,地久天長,神哉華觀,永配無疆。”唐.張說《同趙侍禦乾湖作》詩:“乍見靈妃含笑往,複聞遊女怨歌來。暑來寒往運洄洑,潭生水落移陵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