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翻來覆去
拚音 fān lái fù qù
解釋 形容一次又一次。也形容來回翻動身體。
出處 《朱子全書》:“橫說也如此,豎說也如此,翻來覆去說都如此。”
例子 大聖一條如意棒,翻來覆去戰天神。(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五回)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;指人的動作與思維反複
典故
指睡在床上來回翻動身體。
宋.楊萬裏《不寐》詩:“翻來覆去體都痛,乍暗忽明燈為誰?”魯迅《朝花夕拾.〈狗.貓.鼠〉》:“想來草席定已微涼,躺著也不至於煩得翻來覆去了。”也形容世事多變。
宋.吳潛《蝶戀花》詞:“世事翻來覆去。造物兒戲,自古無憑據。”明.張鳳翼《紅拂記.傳奇大意》:“人生南北如歧路,世事悠悠等風絮,造化小兒無定據;翻來覆去,倒橫直豎,眼見都如許。”也形容多次重複做某事。
朱自清《經典常談.詩經第四》:“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,隻要翻來覆去將情表到了家就成,用不著費話。”亦作“覆去翻來”。
宋.趙長卿《減字木蘭花》詞:“終宵無寐。覆去翻來真個是。屈指歸期。”明.全道人《懶畫眉》曲:“惡暖憎寒,覆去翻來病幾般。”亦作“番來覆去”。
《醒世恒言》卷一三:“即將這皮靴番來覆去,不落手看了一回。”明.高濂《玉簪記.譚經》:“夜間番來覆去思量,我也管不得出乖露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