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
拚音 bīng lái jiàng dǎng shuǐ lái tǔ yǎn
解釋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麽手段,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。
出處 元·無名氏《大戰邳彤》:“主公,便好這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”
例子 常言道:“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”,事到其間,道在人為。少不得你我打點禮物,早差人上東京,央及老爺那裏去。(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四十八回)
語法 作主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根據具體情況處理
典故
比喻根據不同情況,采取不同對策。
語出元.高文秀《澠池會》楔子:“自古道兵來將迎,水來土堰。他若領兵前來,俺這裏領兵與他交鋒。”《水滸全傳》二〇回:“吳用笑道:‘不須兄長掛心,吳某自有措置。自古道:‘水來土掩,兵到將迎。’”後多引作〔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〕。
《金瓶梅》四八回:“常言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事到其間,道在人為。”清.張南莊《何典》九回:“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,怕他則甚?”《說唐》一六回:“雲召聽說,微笑道:‘自古說,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他人馬雖多,有何懼哉!’”
近義詞 兵來將敵,水來土堰
反義詞 束手無策
英語 counter measure for meas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