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誌同道合
拚音 zhì tóng dào hé
解釋 道:途徑。誌趣相同,意見一致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魏誌·陳思王植傳》:“昔伊尹之為媵臣,至賤也,呂尚之處屠釣,至陋也,乃其見舉於湯武、周文,誠道合誌同,玄漠神通,豈複假近習之薦,因左右之介哉。”
例子 兩人起先雖覺得誌同道合,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。(聞一多《杜甫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誌趣相投的人
歇後語 梁山的兄弟;兄妹上大學
故事 三國時期,魏文帝曹丕即位後,對曹植一直心存疑忌,尋找各種機會加以陷害,由於母後的幹預,曹丕才沒有把弟弟置於死地。曹植苦於無用武之地,他上書說伊尹是陪嫁的小臣、呂尚當屠夫釣叟,他們遇到了誌同道合的商湯和周文王,輔佐他們成大業
原作“道合誌同”。
誌:誌向;道:道路,指信仰。
形容彼此誌向相同,信仰一致。
魏文帝曹丕時,選官不看真才實學,而以門第出身來決定高下。
曹植(事跡見前,“下筆成章”條)當時被曹丕幽居在東阿,便上疏曹丕陳述審察選拔人才之道,疏中說:“當初伊尹是為人陪嫁的奴隸,可以說是最卑賤的了;薑尚(即薑子牙)直鉤垂釣渭水,可以說是最粗鄙的了。等到二人分別被商湯和周文王起用,確實是因為他們誌向相同、信仰一致,二人的計謀又高深通神,哪裏是靠如今所憑借的門第,和別人的薦舉呢?”
【出典】:《三國誌·魏書》《陳思王植傳》卷19第572頁:“昔伊尹之為媵臣,至賤也,呂尚之處屠釣,至陋也,及其見舉於湯武、周文,誠道合誌同,玄謨神通,豈複假近習之薦,因左右之介哉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陸九淵《祭呂伯恭文》:“道同誌合,惟公不二,拜書乞銘,公即揮賜。” 宋·陳亮《與呂伯恭正字四首》其二:“天下事常出人意料之外,誌同道合,便能引其類。” 明·梁辰魚《浣紗計·遊春》:“蒙越王拔於眾人之中,側之大夫之上,誌同道合,言聽計從。”
英語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
日語 誌を同(おな)じくし,意気投合(いきとうごう)する
法語 nourrir le même idé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