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分道揚鑣
拚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
解釋 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。
出處 《魏書·河間公齊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後,可分路而行。” 分道揚鑣的故事
例子 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,早已分道揚鑣了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揚鑣:提起馬勒口,驅馬前進。
指分路而行。
也比喻誌趣不同,造詣不同,各走各的路。
郭沫若《海濤集.塗家埠》:“於是我們的交情便進了一境,由‘貌合神離’再變為‘分道揚鑣’了。”亦作“分路揚鑣”。
《魏書.河間公齊傳》:“子誌……與禦史中尉李彪爭路,俱入見,麵陳得失……高祖曰:‘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後,可分路而行。’”《南史.裴子野傳》:“蘭陵蕭琛言其評論可與《過秦》、《王命》分路揚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