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為淵驅魚
拚音 wèi yuān qū yú
解釋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。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,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麵去。
出處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為淵驅魚者,獺也。為叢驅爵者,鸇也;為湯武驅民者,桀與紂也。”
例子 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淩虐,以致~。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三回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指工作方法不對
典故
同“為淵驅魚,為叢驅雀”。
亦泛指不善於團結人,把可以爭取的力量推到了對立麵。
文公直《廣州新軍起義》:“張彪日以革除富有新思想之官兵為事,乃愈革愈使軍心攜貳,愈益趨向革命,不僅不能遏止絲毫,且徒為淵驅魚。”錢鍾書《林紓的翻譯》:“琴南如果知道,未必高興,你讀了他的翻譯,應該進而學他的古文,怎麽反而向往外國了?琴南豈不是‘為淵驅魚’麽?”
反義詞 損人利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