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舍近求遠
拚音 shě jìn qiú yuǎn
解釋 舍去近處的,追求遠處的。形容做事走彎路。
出處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道在邇而求諸遠。”《後漢書·臧宮傳》:“舍近謀遠者,勞而無功;舍遠謀近者,逸而有終。”
例子 可見咱們天天是舍近求遠。現有這樣詩人在此,卻天天去紙上談兵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六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指做事的方法
歇後語 隔著井跳河;見鍾不打鑄鍾敲
形容舍棄易於取得的,反而追求不易取得的,用以批評不講求實際效果。
臧宮(?-58年)字君翁,穎川郟(今河南郟縣)人。
東漢光武帝將,以功封朗陵侯。
建武27年(公元51年)上書請趁匈奴內亂時前往攻擊。
光武帝不允,複詔中說:“舍近謀遠者,勞而無功;舍遠謀近者,逸而有終。逸政多忠臣,勞政多亂人”。
現在國內剛剛統一,人民生活尚不安定,時機不對,不如息事寧人。
“自是諸將莫敢複言兵事者。”
【出典】:《後漢書》卷18第696頁《臧宮傳》:“詔報曰:‘……舍近謀遠者,勞而無功;舍遠謀近者,逸而有終。’”
【例句】:南宋·朱熹《朱子全書·道統一·明道》:“而嚐病世之學者舍近求遠,處下窺高,所以輕自大而足無得焉。”
反義詞 近在咫尺
英語 seek far and wide for what lies close at hand
日語 近きを捨てて遠きを求(もと)める,回(まわ)りくどい方法(ほうほう)を取(と)る
德語 Naheliegendes aufgeben und Fernliegendes su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