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日近長安遠
拚音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
解釋 長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後為國都的統稱。舊指向往帝都而不能達到。
出處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夙惠》:“因問明帝:‘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?’答曰:‘日遠。不聞人從日邊來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問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
例子 眼見的天闊雁書遲,赤緊的日近長安遠。(元·喬孟符《兩世姻緣》第一折)
語法 作賓語、分句;指願望沒達到
《世說新語.夙惠》:“晉明帝(司馬紹)數歲,坐元帝(司馬睿)膝上。有人從長安來,元帝問洛下消息,潸然流涕。明帝問何以致泣?具以東渡意告之,因問明帝:‘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?’答曰:‘日遠。不聞人從日邊來,居然可知。’元帝異之。明日,集群臣宴會,告以此意。更重問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元帝失色曰:‘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?’答曰:‘舉目見日,不見長安。’”關於此說又見《晉書.明帝紀》。
公元三一一年(永嘉十一年),前趙劉曜攻破洛陽,俘虜了晉懷帝,後又攻陷長安,晉湣帝被俘,於是西晉遂亡。
晉元帝司馬睿,在中原南遷士族的支持下,聯合江南氏族,在南京建立了東晉政權。
晉明帝數歲時,一次長安來人與元帝閑談,當元帝問明帝長安和日哪個遠時,明帝回答說:“日遠,不聞人從日邊來,居然可知。”為彰明帝的聰明,第二天在朝臣宴會上,再次問他這個問題時,明帝卻回答說“日近”。
這使元帝大為吃驚,問他為什麽改變了昨日的答話,明帝說:“舉目見日,不見長安。”
後因以“日近長安遠”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望眼連天,日近長安遠。”
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三十八出“沈江”:“〔錦纏道〕哭聲動九原,日近長安遠。加鞭,雲裏指宮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