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臨陣脫逃
拚音 lín zhèn tuō táo
解釋 臨到打仗時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。
出處 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四回:“你們中國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來 ,不是半途潰散,便是臨陣脫逃,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,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。”
例子 你們中國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來 ,不是半途潰散,便是~,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。 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四回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退縮
典故
臨到上陣作戰時卻逃跑了。
指事到臨頭,反而退縮逃避。
明.徐光啟《疏辯》:“在法,初逃者從重捆打,再逃則斬矣;臨陣脫逃,初次即斬矣,亦求免其怨乎?”夏衍《心防》三幕:“臨危受命於先,哪兒能臨陣脫逃於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