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驚猿脫兔
拚音 jīng yuán tuō tù
解釋 如受驚的猿猴、脫逃的兔子。形容迅速奔逃。
出處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:“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,不怕巉岩荊棘,就如驚猿脫兔,漫山越嶺的逃散了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形容行動迅速
典故
驚猿:驚了的猿。
脫兔:逃脫的兔。
比喻受驚而紛紛奔逃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:“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,不怕巉(chán)岩荊棘,就如驚猿脫兔,漫山越嶺的逃散了。”(苗子:舊時統治者對苗族的蔑稱。巉岩:山勢險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