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酒入舌出
拚音 jiǔ rù shé chū
解釋 形容人喝酒以後喜歡嘮叨。
出處 西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十卷:“臣聞之酒入者舌出,舌出者棄身,不寧棄酒乎?”
例子 管仲對曰:‘臣聞~,舌出者言失。’ 西漢·劉向《說苑•敬慎》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酒後
典故
《韓詩外傳》卷一〇:“臣聞之酒入口者舌出,舌出者棄身,與其棄身,不寧棄酒乎?”酒一入口則話多,話多必有失,容易帶來禍患,這樣的話還不如不喝酒。
後因以“酒入舌出”形容酒一入口,話就多,容易帶來損失。
漢.劉向《說苑.敬慎》:“桓公曰:‘期而後至,飲而棄酒,於禮可乎?’管仲對曰:‘臣聞酒入舌出,舌出者言失。’”
近義詞 酒後吐真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