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齒亡舌存
拚音 chǐ wáng shé cún
解釋 亡:脫落,不存在。牙齒都掉了,舌頭還存在。比喻剛硬的容易折斷,柔軟的常能保全。
出處 漢·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耶?”
例子 你不了解~的道理嗎?
語法 作定語;比喻剛硬的易折斷,柔軟的能保全
典故
漢.劉向《說苑.敬慎》:“〔常樅cóng〕張其口而示老子,曰:‘吾舌存乎?’老子曰:‘然。’‘吾齒存乎?’老子曰:‘亡。’常樅曰:‘子知之乎?’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豈非以其柔耶?齒之亡也,豈非以其剛也?’常樅曰:‘嘻!是己,天下之事已盡矣,無以複語子哉!’”
老子的老師常樅與老子以舌存齒亡為比喻的對話,說明世間剛者容易摧折,柔者常能保存。
後用“齒亡舌存”多比喻社會生活中人事關係上的這種道理。
唐.皇甫鬆《大隱賦》:“惡心長而發短,驗齒亡而舌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