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汗不敢出
拚音 hàn bù gǎn chū
解釋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。
出處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戰戰栗栗,汗不敢出。”
例子 在中國,從道士聽說道,從批評家聽談文,都令人毛孔痙攣,~。 魯迅《文學與出汗》
語法 作狀語;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
典故
形容緊張、恐懼的樣子。
語出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“鍾毓、鍾會少有令譽,年十三,魏文帝聞之,語其父鍾繇,曰:‘可令二子來!’於是敕見。毓麵有汗,帝曰:‘卿麵何以汗?’毓對曰:‘戰戰惶惶,汗出如漿。’複問會:‘卿何以不汗?’對曰:‘戰戰慄慄,汗不敢出。’”魯迅《而已集.文學和出汗》:“在中國,從道士聽論道,從批評家聽談文,都令人毛孔痙攣,汗不敢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