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汗流浹背
拚音 hàn liú jiā bèi
解釋 浹:濕透。汗流得滿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。現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。
出處 《後漢書·伏皇後紀》:“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。” 汗流浹背的故事
例子 在勞動競賽中,大家幹得汗流浹背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滿身大汗
典故
大量出汗,濕透背脊,形容恐懼、驚惶時的狀態。
浹:濕透。
《後漢書.伏皇後紀》:“(曹)操後以事入見殿中,帝不勝其憤,因曰:‘君若能相輔,則厚;不爾,幸垂恩相舍。’操失色,俯仰求出。舊儀,三公領兵朝見,令虎賁執刃挾之。操出,顧左右,汗流浹背,自後不敢複朝請。”虎賁:宮廷衛士。
浹:亦作“洽”。
一作“汗牛洽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