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拚音 dé dào duō zhù shī dào guǎ zhù
解釋 道:道義;寡:少。站在正義方麵,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;違背正義,必陷於孤立。
出處 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親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順之。”
例子 彼以武力為後盾,我以公理為前驅,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百三十一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用於勸誡人
典故
《孟子.公孫醜下》:“孟子曰:“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……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國不以山谿之險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親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順之。以天下之所順,攻親戚之所畔,故君有不戰,戰必勝之。”由於孟子這段話極好地說明了國家的強弱、戰爭的勝負與人心向背的關係,因此常為後世引用。
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用來說明堅持正義必能獲眾多的支持與援助,違背正義必然陷於孤立。
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一百三十一回:“彼以武力為後盾,我以公理為前驅,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……功罪自有定評。”
英語 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