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射像止啼
拚音 shè xiàng zhǐ tí
解釋 比喻威名遠震,使人畏服。
出處 《漢書·酷吏傳·郅都》:“匈奴至為偶人象都(郅都),令騎馳射,莫能中,其見憚如此。此為射像事。”《新唐書·郝玼傳》:“虜大畏,道其名,以怖啼?。”此為止啼事。後遂合用以為典實。
例子 明·湯顯祖《紫簫記·邊思》:“二位將軍有~之勇,有薄糜餐革之忠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比喻句
典故
《漢書.酷吏.郅都傳》:“匈奴至為偶人象都,令騎馳射,莫能中,其見憚如此。”《新唐書.郝玭傳》:“虜大畏,道其名,以怖啼兒。”
漢景帝時,雁門太守郅都為人勇悍,號稱“蒼鷹”。
匈奴做成郅都的偶象,讓士兵騎馬奔馳而射,因為匈奴兵都害怕郅都,竟無人能夠射中。
唐時,郝玭威鎮邊疆,吐蕃不敢侵犯。
讚普曾按照玭之身材用黃金鑄成人像,令於國中,說誰能生擒郝玭,就以金像賞賜給誰。
小兒啼哭時,便說“郝玭來了”,以止兒啼。
後將此二事合稱,用為詠威名遠震,使人畏服之典。
明.湯顯祖《紫簫記.邊思》:“二位將軍有射象止啼之勇,有薄糜餐草之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