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射石飲羽
拚音 shè shí yǐn yǔ
解釋 飲:隱沒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頭裏,隱沒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發箭的力量極強。後也形容武藝高強。
出處 《呂氏春秋·精通》:“養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飲羽,誠乎兕也。”
例子 李廣終身不侯,而能射石飲羽,借以為喻,其所以吐胸中之氣而置生平之怨毒者,兩為精當也。(清·無名氏《杜詩言誌》卷三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武藝高強
故事 古代傳說有四個人箭術相當精湛,能夠箭射到石頭裏,隱沒了箭尾的羽毛。其一人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將養由基,他有百步穿楊的本領。其二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熊渠子;其三是漢朝的大將李廣;其四是北周大將李遠
《呂氏春秋.精通》:“養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飲羽,誠乎兕也。”中石飲羽謂射入石中,並陷沒箭上羽毛。
又漢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六:“昔者楚熊渠子夜行,見寢石以為伏虎,彎弓而射之,沒金飲羽。下視,知其石也。因複射之,矢躍無跡。”《史記.李將軍列傳》載漢李廣有射虎“中石沒鏃”事。
唐.令狐德棻等撰《周書.李遠傳》載北周李遠射兔“而中(石),鏃入寸餘”事。
養由基、熊渠子並為春秋時楚善射之人,他們都曾把石頭誤為獵物,精誠所至,開弓勁射,竟至箭羽亦沒入石中。
後因以“射石飲羽”、“石飲羽”等作為用心專誠或功力深湛的典故。
唐.李白《豫章行》詩:“精感石飲羽,豈雲憚險艱。”清.無名氏《杜詩言誌》卷三:“李廣終身不侯,而能射石飲羽,借以為喻,其所以吐胸中之氣而置生平之怨毒者,兩為精當也。”
近義詞 彎弓飲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