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下筆千言,離題萬裏 | 寫了一大篇文章,但沒有接觸到主題。 |
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 | 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,無所違逆於心。 |
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 | 項莊席間舞劍,企圖刺殺劉邦。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。 |
兄弟鬩於牆,外禦其侮 | 鬩:爭吵;牆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裏爭吵,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。 |
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 |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裏,也能知道外麵發生的事情。 |
學然後知不足,教然後之困 | 學習之後,才知道自己的缺點;教學以後,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。 |
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 | 學習好像追趕什麽,總怕趕不上,趕上了又怕被甩掉。形容學習勤奮,進取心強。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。 |
學書不成,學劍不成 | 學習書法沒學好,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。指學習一無所成。 |
言必信,行必果 | 信:守信用;果:果斷,堅決。說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辦到。 |
言寡尤,行寡悔 | 指說話做事很少犯錯誤。 |
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 | 指提意見的人隻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確,也是無罪的。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,也值得引以為戒。 |
言者諄諄,聽者藐藐 | 諄諄:教誨不倦的樣子;藐藐:疏遠的樣子。說的人很誠懇,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費口舌。 |
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 |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 |
言之諄諄,聽之藐藐 | 說的人很誠懇,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。 |
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 | 對自己要求嚴格,待別人則很寬厚。 |
眼不見,心不煩 | 比喻隻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,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。 |
眼觀四路,耳聽八方 | 形容人機智靈活,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。 |
豔如桃李,冷若冰霜 | 形容女子容貌豔麗而態度嚴肅。 |
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 | 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時積畜力量,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。 |
養軍千日,用在一時 | 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時積畜力量,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。 |
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 | 形容懶惰成性,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。 |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 | 一個浪頭尚未平複,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。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,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,另一個問題又發生了。 |
一不壓眾,百不隨一 | 少數敵不過多數。 |
一不做,二不休 | 原意是要麽不做,做了就索興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,就索興做到底。 |
一傳十,十傳百 | 原指疾病傳染,後形容消息傳播極快。 |
一而再,再而三 | 再:第二次。一次又一次。 |
一佛出世,二佛涅槃 | 佛家稱生為“出世”,死為“涅槃”。指死去活來。 |
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 | 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,一個人把著關口,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。形容地勢十分險要。 |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 |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,以後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。 |
一犬吠形,百犬吠聲 | 吠:狗叫;形:影子。一隻狗看到影子叫起來,很多狗也跟著亂叫。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,隨聲附和。 |
一人傳虛,萬人傳實 | 虛:不確實,指無中生有的事。本來沒有的事,傳的人多了,就信以為真。 |
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 | 一個人得道麵仙,全家連雞、狗也都隨之升天。比喻一個人做了官,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。 |
一人善射,百夫決拾 | 古諺語,意思是為將者善戰,其士卒亦必勇敢無前。比喻凡事為首者倡導於前,則其眾必起而效之。 |
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 | 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。 |
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 | 一天不見,就好象過了三年。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。 |
一手獨拍,雖疾無聲 | 疾:急速,猛烈。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麵的力量難以辦事。 |
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 | 一句話說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。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。 |
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 | 蔽:遮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麵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。 |
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 | 一方麵高興,一方麵又害怕。 |
一著不慎,滿盤皆輸 |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,整盤棋就輸了。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,結果導致整個失敗。 |
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一旦掌了權,就發號施令,指手畫腳。 |
疑人勿用,用人勿疑 | 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,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。指用人應充分信任。 |
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 | 昏昏:模糊,糊塗;昭昭:明白。指自己還糊裏糊塗,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。 |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 |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。 |
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 | 用瞪眼回擊瞪眼,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。指對方使用什麽手段,就用什麽手段進行回擊。 |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 | 子:對別人的稱呼;矛: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;盾: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對方的觀點、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。 |
嚶其鳴矣,求其友聲 | 嚶:鳥鳴聲。鳥兒在嚶嚶地鳴叫,尋求同伴的應聲。比喻尋求誌同道合的朋友。 |
有過之,無不及 | 過:超過;及:趕上。相比之下,隻有超過而不會不如。 |
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 | 則:就;加:加以。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,如果有,就改正,如果沒有,就用來勉勵自己。 |
右手畫圓,左手畫方 | 比喻用心不專,什麽事也辦不成。也形容心思聰明,動作敏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