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探驪得珠
拚音 tàn lí dé zhū
解釋 驪:古指黑龍。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。原指冒大險得大利。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,措辭扼要,得到要領。
出處 《莊子·列禦寇》:“取石來鍛之。夫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淵,而驪龍頷下,子能得珠者,必遭其睡也。使驪龍而寤,子尚奚微之有哉?” 探驪得珠的故事
例子 高陽《胡雪岩全傳·煙消雲散》:“我一定說實話,你老兄一開頭就~了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比喻做文章能扣緊主題
典故
《莊子.列禦寇》:“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,(用蒿草編成簾子,賣錢以養活自家),其子沒於淵,得千金之珠。其父謂其子曰:‘取石來鍛(用錘來敲擊)之。夫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淵,而驪龍頷下,子能得珠者,必遭其唾也。使驪龍而寤,子尚奚微之有哉?’”
古代寓言說深淵中有驪龍,頷下有千金之珠,想得到極難。
後以“探驪得珠”指作詩文能抓住命題蘊含的精旨要義。
唐.劉禹錫《答樂天所寄詠懷,且釋其枯樹之歎》詩:“驪龍頷被探珠去,老蚌胚還應月生。”《古今詩話.探驪得珠》:“元稹、劉禹錫、韋楚客同會樂天舍,各賦《金陵懷古》,劉詩先成,白曰:‘四人探驪,子先獲珠,所餘鱗角何用?’三公乃遂罷作。”羅隱《謝鄭長官》詩:“鏤筆才清,探驪價重。”
近義詞 探驪獲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