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四郊多壘
拚音 sì jiāo duō lěi
解釋 壘:營壘。敵軍四麵逼近,形勢危急。也比喻競爭的對手多。
出處 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四郊多壘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”
例子 如果都象他們似的定要吃飯,在這~的時候,那裏來這許多飯?(魯迅《華蓋集·犧牲謨》)
語法 作定語;指敵軍四麵逼近,形勢危急
典故
《禮記.曲禮上》:“四郊多壘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”東漢.鄭玄注:“辱其謀人之國不能安也。壘,軍壁也,數見侵伐則多壘。”
古人認為,都城四郊如果存留著許多作戰的壁壘,說明國家受到敵人的侵略,這是當權者的恥辱。
後用以表現國家遭受戰亂或對當政者的不滿。
唐.柳宗元《北還登漢陽北原題臨川驛》:“多壘非餘恥,無謀終自憐。”此處的“多壘”,指遍地是戰場。
借以描繪登漢陽北原時的感受,隱含有對執政者責備之意。
唐.鄭穀《贈泗口苗居士》:“四郊多壘日,勉我舍朝簪。”此處用“四郊多壘”比喻戰亂的時局。
近義詞 四麵楚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