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強聒不舍
拚音 qiǎng guō bù shě
解釋 聒:聲音吵鬧;舍:舍棄。形容別人不願意聽,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。
出處 《莊子·天下》:“以此周行天下,上說下教,雖天下不取,強聒而不舍者也。”
例子 “強聒不舍”雖然是勇壯的行為,但我所奉行的,卻是“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”這一句古老話。(魯迅《二心集·關於翻譯的通信》)
語法 作謂語;指絮絮叨叨說個不停
典故
聒:嘈雜,喧嚷。
謂不顧別人願聽與否,絮叨不休。
《莊子.天下》:“以此周行天下,上說下教,雖天下不取,強聒而不舍者也。”梁啟超《變法通議.學校總論》:“況於彼教之徒,強聒不舍,挾以國力,奇悍無倫。”魯迅《二心集.關於翻譯的通信》:“‘強聒不舍’,雖然是勇壯的行為,但我所奉行的,卻是‘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’這一句古老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