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馬齒徒增
拚音 mǎ chǐ tú zēng
解釋 馬的牙齒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,學業或事業卻沒有什麽成就。
出處 《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”
例子 自妾識君,已四五年矣,蛾眉易老,~,尚未能擇人而事,自拔出火炕。 清·王韜《淞隱漫錄•阿憐阿愛》
語法 作賓語;由於自謙語
原謂馬的年歲加長,後泛作自謙年齒增長之意。
公元前658年,晉獻公想攻伐虢國,大臣荀息勸他以寶馬、美玉賄賂虞君借道伐虢。
晉獻公怕虞君收了賄賂而不肯借道。
荀息認為,虞是小國,必不敢如此。
如果接受禮物而允許晉國借道伐虢,就好象把財物從內庫取出而放於外庫一樣,十分安全。
晉侯依計而行,虞君果然受禮並同意借道。
雖有宮之奇出來諫阻,他也不聽。
終於在晉滅虢之後五年又一舉滅掉了虞國。
這時,荀息牽著馬,拿著美玉對晉獻公說:“美玉還是老樣子,隻是馬的牙齒又多長了幾個。”
【出典】:《春秋穀梁傳·僖公二年》:“晉獻公欲伐虢。荀息曰:‘君何不以屈產之乘、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。’公曰:‘此晉國之寶也。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,則如之何?’荀息曰:‘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。彼不借吾道,必不敢受吾幣。如受吾幣而借吾道,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,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。’………獻公亡虢,五年而後舉虞。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:‘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”’
【例句】:清·王韜《淞隱漫錄·阿憐阿愛》:(女泣謂生曰)自妾識君,已四五年矣。
蛾眉易老,馬齒徒增,尚未能擇人而事,自拔於火坑。
”
近義詞 馬齒徒長
反義詞 功成名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