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齒於人
拚音 bù chǐ yú rén
解釋 指被人看不起。
出處 《續資治通鑒·宋紀·徽宗政和元年》:“燕人馬植,本遼大族,仕至光祿卿,行汙而內亂,不齒於人。”
例子 燕人馬植,本遼大族,仕至光祿卿,行汙而內亂,~。 清·畢沅《續資治通鑒•宋紀·徽宗政和元年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被人看不起
典故
不齒:不願意與其同列。
指因其言行卑劣而遭到眾人的鄙視與厭惡。
《書.蔡仲之命》:“降霍叔於庶人,三年不齒。”《詩.鄘風.蝃𬟽序》:“淫奔之恥,國人不齒。”《續資治通鑒.宋徽宗政和元年》:“燕人馬植,本遼大族,仕至光祿卿,行汙而內亂,不齒於人。”清.錢泳《履園叢話.科第》:“昔江陰有進士,少無賴,不齒於人;中式後,鄉人不禮焉。”
近義詞 狗彘不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