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老弱殘兵
拚音 lǎo ruò cán bīng
解釋 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。
出處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二回:“城中無糧,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;彼必不為備,我既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。”
例子 以前,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,特別是對於那些老弱殘兵;以他的身體,以他的車,去和他們爭座兒,還能有他們的份?(老舍《駱駝祥子》五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;指能力較差的人
故事 東漢末年,袁尚進攻平原,審配與陳琳留守冀州,曹操趁機圍困冀州。袁尚派主簿李孚扮作曹軍去攻冀州,審配見是李孚,就與他商定先用婦幼與老弱殘兵假降曹操,主力部隊混出城與曹操決戰,被曹操識破,曹操將計就計取了冀州
年老體弱喪失戰鬥力的士兵。
也泛指年老體弱的人。
《三國演義》三二回:“城中無糧,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,彼必不為備,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。”《官場現形記》五五回:“他們船上的大炮何等利害,斷非我們營裏這幾個老弱殘兵可以抵擋得住的。”錢鍾書《圍城》三:“可惜我們這種老弱殘兵,不經打,並且不願打。”
反義詞 兵強馬壯 , 精兵猛將
英語 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
日語 老人や體の弱い人など仕事をする能力の低い人
法語 soldats ǎgés et sans force
德語 eine Truppe aus alten und schwachen Soldat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