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臧一否
拚音 yī zāng yī pǐ
解釋 臧:善,好。一吉一凶。
出處 《左傳•昭公五年》:“國之守龜,其何事不卜,一臧一否,其誰能常之。”
例子 賢良文學,辯論甚詳,然處升平之代,是古則理高;居多務之時,非今則事闕。~,故悉存焉。 唐·杜佑《通典》卷四
典故
臧:好,善。
否:惡。
指一好一壞或一吉一凶。
《左傳.昭公五年》:“國之守龜,其何事不卜,一臧一否,其誰能常之。”
拚音 yī zāng yī pǐ
解釋 臧:善,好。一吉一凶。
出處 《左傳•昭公五年》:“國之守龜,其何事不卜,一臧一否,其誰能常之。”
例子 賢良文學,辯論甚詳,然處升平之代,是古則理高;居多務之時,非今則事闕。~,故悉存焉。 唐·杜佑《通典》卷四
臧:好,善。
否:惡。
指一好一壞或一吉一凶。
《左傳.昭公五年》:“國之守龜,其何事不卜,一臧一否,其誰能常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