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空中樓閣
拚音 kōng zhōng lóu gé
解釋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。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。
出處 唐·宋之問《遊法華寺》詩:“空中結樓殿,意表出雲霞。” 空中樓閣的故事
例子 實者,就事敷陳,不假造作,有根有據之謂也;虛者,空中樓閣,隨意構成,無影無形之謂也。(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結構第一》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;指虛幻的事物
典故
唐.釋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六六“造樓”引《百喻經.三重樓喻》:“往昔愚人癡無所知,到餘富家見三重樓,高廣嚴麗,即作是念:我有財,錢不減於彼,雲何不造!即喚木匠而問,言曰:‘解作彼舍不?’木匠答言:‘是我所作。’即便語言:‘今為我造。’木匠即便經地壘塹作樓。愚人見壘,語木匠言:‘我不欲下二重,先為我作最上屋。’木匠答言:‘無有是事。何有不作最下,造彼第二;不造第二,雲何得造第三屋?’愚人固言:‘我不用下二,必為我作上。’時人聞已,便坐怪笑。”
後人根據這個佛經故事,把脫離實際的理論或憑空虛構的事物稱為“空中樓閣”。
清.黃六鴻《福惠全書》三“蒞任部考代書”:“類多積年訟師,慣弄刀筆,……所以空中樓閣,隻憑三寸雞毛;座上秦銅,莫辨五裏昏霧。”
反義詞 腳踏實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