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此中三昧
拚音 cǐ zhōng sān mèi
解釋 三昧:佛教用語,梵文音譯詞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絕雜念,使心神平靜,是佛門修養之法。比喻這裏麵的奧妙之處。
出處 唐·李肇《國史補·中》:“長沙僧懷素好草書,自言得草聖三昧。”
例子 好在九公已得~,看他不費吹灰之力,何不略將大概指教。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九回
語法 作賓語;指這其中的奧妙
典故
三昧:佛教名詞,梵文的音譯,意為使心神平靜,止息雜念,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,後借指訣竅,精義。
這裏麵的奧妙和訣竅。
秦牧《藝海拾貝.數字與詩》:“我覺得唐、宋許多詩人,都是深得此中三昧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