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驚弓之鳥
拚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
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。
出處 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;《晉書·王鑒傳》:“黷武之眾易動,驚弓之鳥難安。” 驚弓之鳥的故事
例子 紹聞是~,嚇了一跳。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十一回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;指受過驚嚇的人
故事 從前精通射箭的更贏和魏王談論箭術,剛好一隻大雁由東向西飛過,更贏拉弓便射,可惜虛發一箭,誰知大雁應聲落地。魏王不解,更贏說:“這隻受傷的大雁離了群,飛得低,聽到弓弦響,嚇得不知道怎麽辦,一用力傷口破裂而掉地。”
指被弓箭嚇怕了的鳥。
比喻受過驚嚇的人,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。
公元前241年,關東六國合縱攻秦。
趙國派使臣魏加至楚,向楚國執政大臣黃歇了解楚國派誰率兵攻秦。
春申君回答,準備派臨武君。
這時魏加就向他講了一個故事。
從前,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,恰見天空有鳥飛過。
更羸便對魏王說,我隻要拉響弓弦而不放箭,就可以把鳥射下來。
魏王問,射箭技術能夠高超到這種地步嗎?更羸說:“能”。
不一會兒,一隻雁從東方飛來。
更羸便望空拉弦虛射一箭,果然這隻雁一聽見弓弦響便跌到地上。
魏王十分驚奇。
更羸向他解釋說,這是一隻受過傷還沒有康複的雁。
魏王問,您怎麽知道?回答說,我見它飛得慢而叫聲又很悲哀。
飛得慢,是因為受過傷,叫聲悲,是因為失群已久。
傷勢未好,加上失群,心裏必定恐慌。
一聽到弓弦聲,就想往高處飛,以至傷勢發作,掉了下來。
講完這個故事,魏加對春申君說,臨武君過去就是秦國的手下敗將,如果讓他當主將,就象驚弓之鳥一樣,難免要吃敗仗的。
【出典】:《戰國策·楚策》四,《天下合縱》:“天下合縱。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:‘君有將乎?’曰:‘有矣,仆欲將臨武君。’魏加曰:‘臣少之時好射,臣願以射譬之,可乎?’春申君曰:‘可’。加曰:‘異日者,更羸與魏王處京台之下,仰見飛鳥,更羸謂魏王曰,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。魏王曰,然則射可至此乎?更羸曰,可。有間,雁從東方來,更羸以虛發而下之。魏王曰,然則射可至此乎?更羸曰,此孽也。王曰,先生何以知之?對曰,其飛徐而鳴悲。飛徐者,故瘡痛也;鳴悲者,久失群也,故瘡未息,而驚心未至也。聞弦音,引而高飛,故瘡隕也。今臨武君,嚐為秦孽,不可為拒秦之將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: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符生載記》:“傷弓之鳥,落於虛發。” 《晉書·王鑒傳》:“黷武之眾易動,驚弓之鳥難安。”
反義詞 初生牛犢
英語 a extremely frightened person
日語 弓(み)に驚き蕑った烏。〈喻〉ちょっとしたことでもびくびくすること
法語 chat échaudé craint l'eau froide
德語 aufgescheuchte Vǒgel erschreckt der nǎchste Pfeil im Kǒcher--vollig eingeschüchte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