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哄堂大笑
拚音 hōng táng dà xiào
解釋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。
出處 唐·趙璘《因話錄》卷五:“唐禦史有台院、殿院、罕院,以一禦史知雜事,謂之雜端。公堂會食,皆絕笑言。惟雜端笑而三院皆笑,謂之哄笑,則不罰。”
例子 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,說了一遍。大家哄堂大笑。(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十四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補語;指大家都笑
典故
借指眾人同時大笑。
《紅樓夢》第四一回: “劉姥姥兩隻手比著說: ‘花兒落了,結了個大倭瓜。’ 眾人聽了,哄堂大笑起來。” ●唐趙璘《因話錄》卷五: 唐禦史台以年資最高的一人主雜事,稱雜端。
平時公堂會食,雜端坐南榻,主簿坐北榻,不苟言笑。
遇到雜端失笑時,在座的其它人都跟著笑,叫做 “烘堂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