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更仆難數
拚音 gēng pú nán shǔ
解釋 原意是儒行很多,一下子說不完,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,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。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,數也數不過來。
出處 《禮記·儒行》:“遽數之不能終其物,悉數之乃留,更仆未可終也。”
例子 四五裏,直抵五峰南,則亂峰尖疊,什伯為伍,橫變側移,殆更仆難數。(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遊記·粵西遊日記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人或事物很多
典故
《禮記.儒行》:“遽數之不能終其物,悉數之乃留,更仆未可終也”。
陳澔集說:“卒遽而數之,則不能終言其事,詳悉數之,非久留不可。仆,臣之擯相者。久則疲倦,雖更代其仆,亦未可得盡言之也。”後因以“更仆難數”形容事物繁多,數不勝數。
周大璞《訓詁學要略.訓詁的發展上》:“魏 晉以後這種兼施經注的義疏就大量地出現,《隋書.經籍誌》所載,就已經更仆難數。”
近義詞 數不勝數
英語 be too numerous to cou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