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腹背受敵
拚音 fù bèi shòu dí
解釋 腹:指前麵;背:指後麵。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。
出處 《魏書·崔浩傳》:“裕西入函穀,則進退路窮,腹背受敵;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。”
例子 他隻有奮力衝上這座山峰,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戰爭狀態
腹背,指自己的前麵、後麵。
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。
本指東晉劉裕伐後秦姚泓之事。
北魏泰常元年,劉裕攻後秦,要逆黃河而上,於是向北魏借道。
太宗召群臣計議,公卿都說:“函穀關有天險之號,一夫當關,萬人不得進。裕如何能入關?況且他真意難測,許他借道如同縱寇,應阻擋他通過。”獨博士祭酒崔浩說:“這不是上策。今姚興新死,他兒子駑劣,裕乘姚氏危亡而攻,我看他意在必得。如果阻斷他的西行之路,他就會上岸北伐我們,那麽,姚泓無事,我們卻兵臨城下了。不如借道給裕,縱他曲行,然後再興兵阻住他東歸之路,這樣,裕勝,必謝我借道的美意;姚勝,我們也可算有救鄰之舉。這才是上策呀!”然諸官仍說:“裕西入函穀,會進退路窮,腹背受敵。雖揚聲西進攻姚,本意必在北進攻我。”於是,太宗依從眾人建議,派兵拒裕,不料被裕擊敗,而且損傷慘重,不由追悔不聽崔浩所勸。
【出典】:《魏書》卷35《崔浩傳》809、810頁:“浩曰:‘……縱使裕得關中,縣遠難守,彼不能守,終為我物。今不勞兵馬,坐觀成敗,鬥兩虎而收長久之利,上策也……’議者猶曰:‘裕西入函穀,則進退路窮,腹背受敵;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。揚聲西行,意在北進,其勢然也。’太宗遂從群議,遣長孫嵩發兵拒之,戰於畔城,為裕將朱超石所敗,師人多傷。太宗聞之,恨不用浩計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王明清《揮麈三錄》卷2:“今則脊尾俱搖,腹背受敵;歸地皆失,內潰有強敵之侵,眾心自離;外隳無諸國之功。”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韓信》:“而又知左車奇兵實已斷後,欲使吾腹背受敵,始可全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