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飛揚跋扈
拚音 fēi yáng bá hù
解釋 飛揚:放縱;跋扈:蠻橫。原指意態狂豪,不愛約束。現多形容驕橫放肆,目中無人。
出處 《北史·齊高祖紀》:“景專製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飛揚跋扈誌。”
例子 痛飲狂歌空度日,飛揚跋扈為誰雄?(唐·杜甫《贈李白》詩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形容人很驕橫
典故
飛揚:放縱。
跋扈:蠻橫。
原謂意氣舉動超越常軌,不受約束。
唐.杜甫《贈李白》詩:“痛飲狂歌空度日,飛揚跋扈為誰雄?”宋.汪莘《沁園春.自題方壺》詞:“歎謫仙才氣,飛揚跋扈,淵明何事,慷慨欷歔。”也多形容驕橫放肆,不遵法度。
《北史.齊紀上》:“〔侯〕景專製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飛揚跋扈誌。”《聊齋誌異.席方平》:“飛揚跋扈,狗臉生六月之霜;隳突叫號,虎威斷九衢之路。”亦作“跋扈飛揚”。
宋.王安石《辭拜相表》:“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,而未免流離餓莩,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,而猶能跋扈飛揚。”郭沫若《〈浮士德>簡論》:“但往年曾經在靡非斯特麵前恭順地受過調弄訓示的‘學生’,如今成為了‘學士’,跋扈飛揚地反而訓飭了靡非斯特一頓。”
近義詞 盛氣淩人
反義詞 平易近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