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飛芻挽粟
拚音 fēi chú wǎn sù
解釋 飛:形容極快;芻:飼料;挽:拉車或船;粟:小米,泛指糧食。指迅速運送糧草。
出處 《漢書·主父偃傳》:“又使天下飛芻挽粟。”
例子 雞肋蠶叢,尚煩戎略;~,豈顧民生。 清·顧炎武《答徐甥公肅書》
語法 作謂語;指迅速運送糧草
典故
迅速運送糧草,供應軍隊。
《史記.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又使天下蜚芻挽粟,起於黃、腄、琅邪負海之郡……”《漢書.主父偃傳》“又使天下飛芻挽粟”顏師古注:“運載芻槁令其疾至,故曰飛芻也。挽謂引車船也。”宋.文天祥《禦試策一道》:“然飛芻挽粟,給餉饋糧,費於兵者幾何?而琳宮梵宇,照耀湖山,土木之費則漏巵也。”清.顧炎武《答徐甥公肅書》:“雞肋蠶叢,尚煩戎略;飛芻挽粟,豈顧民生。”亦作“飛蒭挽粟”。
唐.林蘊《上安邑李相公安邊書》:“朝廷既切念邊軍,不遑終夕,飛蒭挽粟,常恐後期。”亦作“飛芻挽粒”。
《南齊書.徐孝嗣沈文季傳論》:“金城布險,峻壘綿壃,飛芻挽粒,事難支繼。”亦作“飛芻挽糧”。
《明史.伍文定傳》:“而文定決意進兵,一無顧惜。飛芻挽糧,糜數十萬。”亦作“飛米轉芻”。
《新唐書.高昌傳》:“今高昌誅滅,威動四夷,然自王師始征,河西供役,飛米轉芻,十室九匱,五年未可複。”
近義詞 飛芻挽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