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尺二秀才
拚音 chǐ èr xiù cái
解釋 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。“尺二”即指當時“盡”字的俗體“盡”字。
出處 宋·孫奕《履齋示兒編·文說·聲畫押韻貴乎審》:“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,……先生見卷子上書‘盡’字作‘盡’,必欲擯斥。考官乃上庠人,力爭不可。先生雲:‘明日揭榜,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,則吾輩將胡顏?’竟黜之。”
例子 無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譏諷
典故
宋.孫奕《履齋示兒編》卷九“聲畫押韻貴乎審”載:宋朝時候,楊萬裏有一次到湖南去主考漕試,他看到首名卷中答卷人把“盡”字寫成了“盡”字,於是便除名不予錄取了,並且說道:“明日揭榜,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,則吾輩將胡顏。(胡,何;胡顏,有何臉麵)?”
古代科考時,對文字的書寫要求極為嚴格,卷中有俗字、別字、錯字是不能被錄取的,如果被錄取了,一旦傳揚出去,考官也將被人恥笑。
“盡”是一個俗體字,當時還不能代替“盡”字使用。
“盡”分拆開來就是“尺”、“二”,故楊主考對答卷人笑謔稱之為“尺二秀才”。
後常以此常譏諷寫俗字或寫錯別字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