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尺短寸長
拚音 chǐ duǎn cù cháng
解釋 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,也各有短處。
出處 戰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,物有所不足。智有所不明,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”
例子 燕南趙北,昔稱謀帥之難,~,今以乏人而授。 宋·蘇軾《定州到任謝執政官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各有所長
意指尺雖比寸長,但用於更長處卻顯得短;寸比尺短,但用於更短處卻顯得長。
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,不能一概而論。
屈原以放逐之身向太卜鄭詹尹盡抒忠憤之情,太卜鄭詹尹無言可對,便隻好回答說:大凡長的東西有時顯得短,短的東西有時候也顯得長,蓍草布卦、龜甲占卜也有效驗失靈之時,神仙、術士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。
我看您還是憑著自己的良心為實現自己的誌願而奮鬥吧!
【出典】:《楚辭·卜居》:“夫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;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;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用君之心,行君之意,雖笑誠不能知此事。”
【例句】: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白起·王翦列傳》:“太史公曰:鄙語雲,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白起料敵合變,出奇無窮,聲震天下,然不能救患於應侯。王翦為秦將,夷六國,當是時,翦為宿將,始皇師之,然不能輔秦建德,固其根本,偷合取容,以至刎身。及孫王離為項羽所虜,不亦宜乎,彼各有所短也。” 宋·衛宗武《秋聲集》5《李黃山乙稿序》:“然昔之能詩者蕃矣,多莫得全美,何哉?尺短寸長,要不容強齊耳。”
近義詞 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