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紙上談兵
拚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
解釋 在紙麵上談論打仗。比喻空談理論,不能解決實際問題。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。
出處 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: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,年輕時學兵法,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。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,在長平之戰中。隻知道根據兵書辦,不知道變通,結果被秦軍大敗。
例子 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,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,畢竟書生之見,全是紙上談兵。(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十一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空談
此典指趙括隻能在紙麵上誇誇其談用兵打仗的空洞理論,不能解決實際問題。
後以此典比喻隻知死啃書本,誇誇其談,而不切合實際;也比喻隻會空談理論而不能成為現實。
戰國末期,趙國名將趙奢有個兒子叫趙括。
趙括從年輕時起就學習兵法,談論起軍事作戰來,認為天下人沒有誰能抵得上他自己。
他曾經和他父親趙奢談論軍事用兵之事,趙奢也不能駁倒他,但並不認為趙括是很好的軍事家。
趙括母親問父親趙奢為什麽有這樣看法,趙奢說:“戰爭,是要死人的地方,可是趙括說得太輕易。趙國不用他當統兵將領便罷,如果一定用他當上統兵將領,使趙國吃大敗仗的就一定是趙括。”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間諜假造謠言的鬼計,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為統兵將領,在長平(今山西高平縣西北)之戰中,趙軍被秦軍打得大敗,喪師數十萬,趙括也被秦軍射死。
【出典】:《史記》卷81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2447頁:“趙括自少時學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當。嚐與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難,然不謂善。括母問奢其故,奢曰:‘兵,死地也,而括易言之。使趙不將括即已,若必將之,破趙軍者必括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: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76回:“現有這樣詩人在此,卻天天去紙上談兵。”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6回:“一麵又免不了杞人憂天,代為著急,隻怕他們紙上談兵,終無實際,使國家吃虧。” 曾樸《孽海花》25回:“京朝士大夫企慕曾、左功業,人人歡喜紙上談兵,成了一時風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