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衣不解帶
拚音 yī bù jiě dài
解釋 解帶:解開衣帶,指脫衣。因事過度操勞,以致不能脫衣安睡。也形容看護病人十分辛勞(多指對長輩)。
出處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劉孝標注引《中興書》:“仲堪父嚐疾患經時,仲堪衣不解帶數年。”
例子 看見父親病重,他衣不解帶,伏伺十餘日,眼見得是不濟事。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帶:束腰的衣帶。
不脫衣服睡覺。
多形容勤勞、辛苦。
《晉書.殷仲堪傳》:“父病積年,仲堪衣不解帶,躬學醫術,究其精妙,執藥揮淚,遂眇一目。”《舊唐書.代宗紀》:“上元末年,兩宮不豫,太子往來侍疾,躬嚐藥膳,衣不解帶者久之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二八:“日則同食,夜則同臥,如此三年,英台衣不解帶,山伯屢次疑惑盤問,都被英台將言語支吾過了。”
近義詞 衣不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