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衣缽相傳
拚音 yī bō xiāng chuán
解釋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,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。比喻技術、學術的師徒相傳。
出處 《舊唐書·神秀傳》:“昔後魏末,有僧達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護國出家,入南海,得禪宗妙法,雲自釋迦相傳,有衣缽為記,世相付授。”
例子 世上既有“纏足大仙”,自然該有“赤足小仙”,這是~,亦非偶然。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六十回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技術、學術的師徒相傳
衣指佛教僧尼的袈裟,缽指僧尼的食器。
中國佛教禪宗的師徒傳授便是以這兩種物品為表征的,因此稱為“衣缽相傳”,後泛指師徒之間的繼承關係。
出自菩提達摩的事跡。
菩提達摩(?-528或536年),相傳為南天竺人。
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。
南朝宋末泛海到廣州,又往北魏洛陽。
後住嵩山少林寺,麵壁九年進行禪修。
後遇慧可,授以《楞伽經》四卷。
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和衣缽,成為禪宗二祖。
以後這套衣缽便成為禪宗門中繼承關係的主要信物。
【出典】:《舊唐書》卷191《神秀傳》5109頁:“昔後魏末,有僧達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護國出家。入南海,得禪宗妙法,雲自釋伽相傳,有衣缽為記,世相付授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60回:“世上既有‘纏足大仙’,自然該有‘赤足小仙’,這是衣缽相傳,亦非偶然。” 清·佚名《仙俠五花劍》11回:“他娘知道她將來是個勝於其母的俏女,便從她垂髫的時候,把自家的衣缽一一傳授於她,十三歲學得琵琶,就有人不惜重金梳櫳而去。”
近義詞 口傳心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