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眼中釘
拚音 yǎn zhōng dīng
解釋 比喻心中最厭惡、最痛恨的人。
出處 《新五代史·趙在禮傳》:“在禮在宋州,人尤苦之。已而罷去,宋人喜而相謂曰:‘眼中拔釘,豈不樂哉?’”
例子 我們娘兒倆今兒一齊死給他看,替他拔去~,肉中刺,好等他們來過現成日子。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十二回
語法 作賓語;指最痛恨的人
故事 五代時期,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,擁立明宗,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,他濫用職權,欺壓民眾,經常搜刮民脂民膏。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,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“拔釘費”,違者處死
亦作“眼中疔(dīng丁)”。
出自五代後唐趙在禮的事跡。
趙在禮(885-946年),字翰臣,涿州(今河北涿縣)人。
後唐同光年間為效節指揮使。
後因軍變幫助唐明宗即帝位,任鄴都留守、興唐尹,後又曆任滑州、滄州、兗州、同州、襄州等鎮節度使。
清泰三年(936年)又任宋州節度使。
他在宋州時做了許多不法事情,百姓深受其苦。
後調任別處,宋人聽說後十分高興,互相祝賀道:“眼中拔釘,真讓人高興啊!”趙在禮得知這種情況,為了報複宋人,便要求繼續留在宋州,並下令在宋州境內,每口交錢一千,號“拔釘錢”。
【出典】:《新五代史》卷46《雜傳第三十四·趙在禮傳》504頁:“在禮在宋州,人尤苦之;已而罷去,宋人喜而相謂曰:‘眼中拔釘,豈不樂哉!’既而複受詔居職,乃籍管內,口率錢一千,自號‘拔釘錢’。”
【例句】:元·蕭德祥《殺狗勸夫》3折:“你還道負屈高聲,你所事無成,見兄弟,心頭刺,眼中疔。” 明·楊慎《古今風謠》:“宋真宗時童謠:‘欲得天下寧,須拔眼中丁(釘);欲得天下好,無如召寇老’。” 魯迅《集外集·文藝與政治的岐途》:“文藝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釘,那就不免被擠出去。”
近義詞 眼中刺
英語 eyesore
日語 邪魔者(じゃまもの),目の上(うえ)のたんこぶ
法語 personne détestée,abhorrée
德語 Dorn im Au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