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眼花繚亂
拚音 yǎn huā liáo luàn
解釋 繚亂:紛亂。看著複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。也比喻事物複雜,無法辨清。
出處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,隻教人眼花繚亂口難言,魂靈兒飛在半天。”
例子 匡大被他這一番話說得眼花繚亂,渾身都酥了,一總都依他說。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事物紛雜
歇後語 老母豬逛花園;劉姥姥進大觀園
繚亂:繚繞紛亂。
形容事物複雜紛繁,使人眼睛昏花神誌迷亂,無法辨清。
《儒林外史》二○回:“匡大被他這一番話說得眼花繚亂,渾身都酥了,一總都依他說。”魯迅《故事新編.理水》:“艙裏鋪著熊皮、豹皮,還掛著幾副弩箭,擺著許多瓶罐,弄得他眼花繚亂。”冰心《笑》:“轉過身來,忽然眼花繚亂,屋子裏別的東西,都隱在光雲裏;一片幽輝,隻浸著牆上畫中的安琪兒。”亦作“眼花雀亂”。
《西遊記》四一回:“行者急回頭,煼(炒)得眼花雀亂,忍不住淚落如雨。”亦作“眼花撩亂”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一本一折:“隻教人眼花撩亂口難言,魂靈兒飛在半天。”
反義詞 一目了然
英語 be bazzled
日語 色(いろ)とりどりで目がくらむほど
法語 ébloui
德語 von etwas geblendet se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