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偃武修文
拚音 yǎn wǔ xiū wén
解釋 偃:停止;修:昌明,修明。停止武事,振興文教。
出處 《尚書·武成》:“王來自商,至於豐,乃偃武修文。”
例子 乃偃武修文,歸馬於華山之陽,放牛於桃林之野,以示天下大服。(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九十八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停止戰鬥
典故
指停止戰爭並從事振興文教禮樂的活動。
周武王滅商之後,回到自己的首都豐邑。
從此,他決定不再進行戰爭而振興禮樂。
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,他下令把戰馬通通趕到華山之南,把牛群驅放到華山以東的桃林。
【出典】:《尚書·武成》:“王來自商,至於豐。乃偃武修文,歸馬於華山之陽,放牛於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【例句】:漢·桓譚《新論·識通》:“(漢文帝)即位而偃武修文,施布大恩,欲息兵革,與匈奴和親。” 魯迅《二心集·知難行難》:“中國向來的老例,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黴的時候,總要和文人學士扳一下相好,作牢靠的時候是偃武修文,粉飾粉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