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
拚音 yán zhī wú wén xíng ér bù yuǎn
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
出處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仲尼曰:‘誌有之,言以足誌,文以足言。不言誰知其誌?言而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語法 作賓語、分句;用於勸誡人
典故
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誌有之,言以足誌,文以足言。不言誰其知其誌。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言,即言辭。
文,即華美,有文采。
行,即流傳。
後因以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”用為說話不講究修辭,沒有文采,就流傳不遠的典故。
胡適《文學改良芻議》:“今人徒知‘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’,而不知言之無物,又何用文為乎?”
近義詞 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