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煙霞痼疾
拚音 yān xiá gù jì
解釋 煙霞:指山水;痼疾:久治不愈的病,比喻積久成習,不易改變的嗜好、習慣。指愛好山水成癖。
出處 《新唐書·田遊岩傳》:“臣所謂泉石膏肓,煙霞痼疾者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愛好山水成癖
典故
宋.歐陽修《新唐書.田遊岩傳》:“(岩)辭疾入箕山,居許由祠旁,自號‘由東鄰’,頻召不出。高宗幸嵩山,遣中書侍郎薛元超就問其母,賜藥物絮帛。帝親至其門,遊岩野服出拜,儀止謹樸,帝令左右扶止,謂曰:‘先生比(近來)佳否?’答曰:‘臣所謂泉石膏肓,煙霞痼疾者’。”嗜好山水之深,如病入膏育,不可救藥。
表示隱居山林之誌堅決,是舊時隱者常用的表示不願做官的托辭。
後因以“煙霞痼疾”用為愛山水泉石成癖的典故。
元.潘音《反北山嘲》詩:“煙霞成痼疾,聲價藉巢由。”(巢由:巢文、許由,古代山林隱者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