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半途而廢
拚音 bàn tú ér fèi
解釋 廢:停止。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,中途停頓,有始無終。
出處 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難已矣。” 半途而廢的故事
例子 如果就此請假回國,這裏的事半途而廢,將來保舉弄不到,白吃一趟辛苦。(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十六回)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歇後語 走路扯斷腳
故事 東漢時期書生樂羊子一次拾到一塊金子回家交給妻子,妻子告誡他不要貪圖意外之財。他從那以後就外出求學,一年後回家,妻子用剪刀剪織布機上的綢子來打比方,希望他要持之以恒,不能前功盡棄。他堅持了七年終於學成歸來
亦作“中道而廢”、“中途而廢”,指中途停止,做事沒有恒心,有始無終。
孔子說,作為一個君子,我是遵照儒家學說來決定行動的,中途停止下來,我是不會的。
【出典】: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塗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”
【例句】: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子曰: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。” 北齊·魏收《魏書·元英傳》:“(英表曰)實願朝廷開遠略,少複賜寬,假以日月,無使為山之功,中途而廢。”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三回:“(薑)維曰:‘臣已得祁山之寨,正欲收功,不期半途而廢,此必中鄧艾之計矣。’”
英語 look back from the plough
俄語 брóсить на полпутй
日語 中途でやめる
法語 s'arrêter en beau chemin
德語 etwas auf halbem Weg aufgeb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