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百獸率舞
拚音 bǎi shòu shuài wǔ
解釋 各種野獸,相率起舞。舊指帝王修德,時代清平。
出處 《尚書·舜典》:“於!予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
例子 大禮告成,伺候各官,循例三呼,國樂以外,雜以軍樂,仿佛有鳳凰來儀,百獸率舞景象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三四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局麵
典故
《書.舜典》:“帝曰:‘夔,命汝典樂,教胄子……夔曰:‘於!予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”孔傳:“石,磬也,磬音之清者。拊亦擊也。舉清者和,則其餘皆從矣。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,則神人和可知。”謂音樂和諧之聲感動禽獸相率起舞。
後多用為稱頌帝王仁政之典。
三國 魏 曹丕《秋胡行》:“堯任舜 禹,當複何為。百獸率舞,鳳凰來儀。”《紅樓夢》四一回:“黛玉笑道:‘當日聖樂一奏,百獸率舞,如今才一牛耳!’”亦用以形容音樂琴聲優美動聽。
漢 桓寬《鹽鐵論.相刺》:“曾子倚山而吟,山鳥下翔,師曠鼓琴,百獸率舞。”
近義詞 歌舞升平
英語 All animals are dancing--all is at peac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