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百家爭鳴
拚音 bǎi jiā zhēng míng
解釋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。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。百家,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。鳴,發表見解。
出處 《漢書·藝文誌》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並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說,以此弛說,取舍諸候。”
例子 沒有百家爭鳴,就沒有學術的繁榮和發展。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比喻允許各種學術流派
典故
比喻不同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。
郭沫若《呂不為與秦王政的批判》: “自春秋末年以來,中國的思想得到一個極大的開放,呈現出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麵。” ●《漢書·藝文誌》: 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並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馳說,取合諸侯。”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的春秋戰國,出現了儒、法、道、墨、名、陰、陽、縱橫、雜、農等思想流派,他們著書立學,名重一時,各派在政治上、學術上展開自由爭論。
英語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
俄語 Пусть сопéрничают сто школ
日語 百家爭鳴(ひゃっかそうめ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