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鹿死誰手
拚音 lù sǐ shuí shǒu
解釋 原比喻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裏。現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。
出處 《晉書·石勒載記下》:“朕若逢高皇,當北麵而事之,與韓、彭鞭而爭先耳;脫遇光武,當並驅於中原,未知鹿死誰手。”
例子 古人把爭天下比做“逐鹿中原”。也隻有穩據中原,才能定鹿死誰手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十七章)
語法 作賓語;用於比賽
鹿:指所要獵獲的對象,用來比喻政權。
比喻不知誰會得天下。
石勒(274-333年),字世龍,上黨武鄉(今山西省榆社縣北)人。
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。
羯族。
幼時貧困,行販洛陽,又為人力耕,二十多歲時被晉官府掠賣到山東為奴,後投奔劉淵,勢力逐漸擴大,319年自稱趙王,建政權,史稱後趙,公元329年滅前趙,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。
石勒為人豪爽,一次他擺宴款待高句麗(今朝鮮)的使者,席間問大臣徐光:“從古到今,我算是一個什麽樣的君主啊?”徐光答道:“您英武又有計謀,超過漢高祖劉邦,更超過魏朝的始祖曹操,自從三王以來沒有誰能比上你。大概僅次於古時黃帝吧。”石勒笑著說:“人豈能無自知之明,你誇獎我也太過分了。如果遇到高祖劉邦,我將臣服於他,和韓信、彭越一起效力爭先。假如遇到漢光武帝劉秀,我就要和他較量較量,還不知道鹿死在誰的手裏呢?”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105《石勒載記》2749頁:“勒因饗高句麗、宇文屋孤使,酒酣,謂徐光曰:‘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?’對曰:‘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,雄藝卓犖超絕魏祖,自三王以來無可比也,其軒轅之亞乎!’勒笑曰:‘人豈不自知,卿言亦以太過。聯若逢高皇,當北麵而事之,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。脫遇光武,當並驅於中原,未知鹿死誰手。’”
【例句】:金·趙秉文《答麻知幾書》:“如使足下一第後,試製策,試宏詞,當與欽叔並馳爭先,未知鹿死誰手,豈可成敗論士哉?” 元·金仁傑《蕭何月下追韓信》一折:“目今秦失其鹿,天下逐之,不知久後鹿死誰手。” 清·譚嗣同《和仙槎除夕感懷四篇》:“年華世事兩迷離,敢道中原鹿死誰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