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鹿死不擇音
拚音 lù sǐ bù zé yīn
解釋 比喻隻求能夠安身,並不選擇地方。
出處 《左傳·文公十七年》:“‘鹿死不擇音。’小國之事大國也,德,則其人也;不德,則其鹿也。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。”
例子 傳稱:‘~’,謹冒昧略上。 《後漢書•皇甫規傳》
語法 作賓語;比喻隻求安身,不擇地方
典故
《左傳.文公十六年》:“古人有言:‘畏首畏尾,身其餘幾?’又曰:‘鹿死不擇音。’……鋌而走險,急何能擇!”音:通“蔭”,庇蔭之處。
孔穎達疏:“鹿死不擇庇蔭之處,喻已不擇所從之國。”
後因以“鹿死不擇音”比喻隻求安身,不擇處所,或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。
南朝宋範曄《後漢書.皇甫規傳》:“臣雖汙穢,廉潔無聞,今見覆沒,恥痛實深。傳稱‘鹿死不擇音’,謹冒昧略上。”
近義詞 鹿死不擇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