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刻舟求劍
拚音 kè zhōu qiú jiàn
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。
出處 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於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?” 刻舟求劍的故事
例子 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!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百二十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頭腦不靈活
典故
比喻拘泥固執,不知變通。
楚國有個渡江的,他的劍從船上掉入水裏,他急忙在船邊刻上記號,說,我的劍是從這裏掉下去的。
等船停了,他就從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。
可是船已經移動了,象這樣尋找劍,不是太糊塗了嗎?用舊法來治理國家,與這個人相同。
時代已經變了,可是法度卻不隨著改變,想用這種方法治理好國家,不是很難嗎?
【出典】: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墮於水,遽契其舟,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墮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?以此故法為其國,與此同。時已徙矣,而法不徙,以此為治,豈不難哉?”
【例句】:清·曹雪芹、高鶚《紅樓夢》120回:“似你這樣尋根究底,便是刻舟求劍,膠柱鼓瑟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