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虛舟飄瓦
拚音 xū zhōu piāo wǎ
解釋 比喻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。
出處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•詮言訓》:“方船濟乎江,有虛船從一方來,觸而覆之,雖有忮心者,必無怨色。”
例子 饑不可食,寒不可衣,看他似~。 明·湯顯祖《牡丹亭•謁遇》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不實用的東西
典故
比喻無用之物。
宋蘇溱《與朱元晦書》: “回視其身,不啻如虛舟飄瓦,尚何覺知此體此用為如何哉! ” ●《莊子·達生》: “雖有忮心者,不怨飄瓦。” 《淮南子·詮言訓》: “方船濟乎江,有虛船從一方飄來,觸而覆之,雖有忮心,必無怨色。” 忮(zhi)心: 忌恨之心。
莊子以為,即使有忌恨之心的人,也不埋怨從屋頂上飄落的瓦。
又,《淮南子》說,一隻渡江之船被一隻無人乘坐的船撞翻,即使懷有忌恨之心的人,也一定沒有埋怨的表情。